企業在,崗位在,就業就在,穩就業首先要穩企業。稅務部門把企業作為施策主體,全力落實好階段性社保費減免、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減免等優惠政策,幫助企業“爬坡過坎”,穩住現有就業崗位,創造更多新崗位。
稅費助力企業生存發展 穩就業保民生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中國經濟經歷了一次“壓力測試”。國家稅務總局大連市稅務局為企業提供全鏈條、全周期、全天候的服務,助力企業生存發展,通過穩住市場主體來穩就業保民生。
促轉型 研發企業延伸產業鏈
逆勢中破困境。一批研發型企業明顯跑出了復工復產“加速度”,在稅收優惠政策的“強勢”助攻下,展現出較強的發展活力。
“國家出臺了好政策,僅階段性社保費減免就有2000萬元,讓我們堅定了發展的底氣。企業目前有員工7400多人,全部穩崗在崗。”中車大連機車車輛有限公司財務部副部長曲成科說。
被譽為“機車搖籃”的中車大連機車車輛有限公司是有著120年歷史的老廠,生產的70多種不同類型機車,總產量占全國同類產品保有量50%以上。曲成科介紹說,近10年間,中車大連公司累計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 12.78 億元。2020年預計研發投入 2.2億元,加計扣除節省所得稅費用、增加利潤 2490萬元。省下的稅款將盡數投入到科技研發中,讓企業不斷實現跨越式的技術突破。
1-5月份,大連市稅務局第三稅務分局下轄的14戶重點稅源大企業享受到研發費加計扣除的稅收紅利,研發費加計扣除額達到10億元左右,為企業注入了發展的一池活水。
送良方 中小企業穩崗渡難關
危機中有良方。大連市稅務部門一方面扎實落實國家減稅降費政策;另一方面深入開展“銀稅互動”,幫助更多納稅人將納稅信用轉化為融資信用,守護企業資金“生命鏈”。今年一季度,大連市1446戶企業成為銀稅互動的受益者,貸款總額44億元,其中小微企業1376戶。
優服務 就業創業賦能添助力
積極為企業增效提思路,為畢業生就業拓展空間是國家稅務總局大連市甘井子區稅務局疫情期間關注的重點工作之一。近日,甘井子區稅務局攜手甘井子區人社局,深入大連安達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了解企業用工需求、培訓工作開展情況以及創業項目帶動就業情況,精準推送稅收優惠政策。
大連安達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汽車減震器制造的工業企業。“退稅速度太快了,申報也特別便利。2019年享受福利企業退稅1431萬元,2020年也已經享受退稅540萬元,為企業吸納社會人才、提供就業崗位給予了有力的資金支持。”公司財務主任于巖介紹說。
充裕的資金讓企業新進擴大產能,增加數控機床設備10余臺,結合該公司在數控加工等崗位需求量較大的實際,現已吸納殘疾人就業100人,吸納當地農民工就業60余人,預計還可吸納附近勞動力就業50人以上。借助甘井子區“政校企就業服務平臺”,企業聯系大連楓葉職業技術學院、大連二建技校等2家專業對口學校,為畢業生新設見習崗位200個。
用足稅惠政策 力促穩崗就業
今年以來,國家稅務總局濟南市稅務局將落實稅收優惠政策作為穩崗助企的重要抓手,幫助企業及時享受政策紅利,激活發展動力,為企業加快復工復產和穩定就業“保駕護航”。
多重減稅讓福利企業倍感溫暖
“一個工人背后就是一個家庭,企業抓緊恢復正常生產,職工的家庭經濟才有保障。”濟南卓舒辰機械有限公司負責人韓立銀說。近日,這家公司的工人已全員上崗,生產線正不間斷運轉。“從3月初復工到現在,公司產量已逐步恢復到年前水平。”韓立銀介紹,作為一家福利企業,能夠在短時間內復工復產達產,得益于一系列稅收優惠政策的大力扶持。
圖為濟南市稅務干部走進企業進行“一對一”政策輔導。
據了解,濟南卓舒辰機械有限公司成立于1990年,主要從事機械零部件、鉚焊、鋁合金加工、汽車摩托車配件生產等業務。公司現有職工53人,其中殘疾職工14人。2019年度公司累計享受安置殘疾人就業增值稅即征即退102.2萬元,殘疾人工資企業所得說加計扣除額43.2萬元,土地使用稅減免2.4萬元,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減免4.1萬元。
“公司能享受哪些優惠政策,不用等我們開口問,專屬的‘稅收顧問團’就主動提醒。遇到復雜的政策,還上門進行專項輔導,這樣的服務很到位,也很暖心。”該公司財務負責人馬慶軍說,疫情影響下,多重稅收優惠大大減輕了企業的生產成本,也幫助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一席之地。
“疫情期間周圍不少人都沒有活干,我在這里上班十幾年了,離家近,工資、福利待遇都不錯,而且工作很穩定,一家人生活沒有問題。”該企業鉚焊車間的劉師傅說。腿腳不便的劉師傅是這家企業的老員工,這份工作讓他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
稅收優惠為福利企業減成本、增效益的同時,也為保障弱勢群體就業拓寬了渠道。該企業負責人表示:“我們將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為農村閑散勞動力特別是殘疾人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為當地經濟建設出一份力。”
延期繳稅為創業青年解“燃眉之急”
穩就業,不僅要保企業、保市場,還要鼓勵更多主體投身創新創業,為創業者鼓勁加油、保駕護航。
坐落于濟南市歷城區唐冶西路的山東洗之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科創型小微企業,以研發大學校園“智能洗衣”“智能飲水”“智能吹風”等智能共享設備為核心業務。經過幾年發展,公司已逐步成長為具有智能硬件及軟件開發能力、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智造”型企業。然而,突發疫情卻讓正處于創業上升期的洗之郎公司措手不及。
“我們的業務主要面向各大高校,高校延期開學,公司業務量嚴重萎縮,資金周轉出現困難。”山東洗之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財務人員王娟表示,疫情對公司經營沖擊很大,6月份剛剛取得一筆大額收入,但16.4萬元的稅款一時難以籌措,“多虧稅務部門幫我們辦理了延期繳納稅款,讓我們獲得了3個月的資金緩沖期,真是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
圖為濟南市稅務干部上門服務,“手把手”指導企業利用“電子稅務局”辦理相關業務。
疫情期間諸多企業面臨經營壓力,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以及像洗之郎公司一樣的“雙創”企業,尤其受到稅務部門的關注。在開展“千名干部進萬企、稅企同心戰疫情”專項行動過程中,濟南市稅務部門采取電話征詢、云端輔導、上門走訪等方式多角度了解納稅人需求,動態掌握企業復工復產中的難點、痛點、堵點問題,充分釋放政策紅利,全力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據統計,今年以來,該局已通過“千名干部進萬企,稅企同心戰疫情”專項行動累計進企業1.5萬戶,為企業解決各類問題困難2900余條,讓納稅人真切感受到了“稅務溫度”。
來源:央廣網、人民網
責任編輯:奇宇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