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更大力度實施就業優先政策的決策部署,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印發的《關于深入組織實施創業帶動就業示范行動的通知》要求,長春新區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長春新區雙創示范基地建設方案(2021-2023年)》和《長春新區2021年精益創業帶動就業專項行動方案》。緊接著,長春新區精益創業帶動就業專項行動領導小組成立。今年以來,面對當地疫情的沖擊,長春新區聚焦穩就業、保市場主體,千方百計推進創業帶動就業,創業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精益創業專項行動取得新進展。
一年來,長春新區積極探索、大膽實踐,使創業帶動就業工作持續深入。一是打造“9+3”惠企政策體系,制定完善涵蓋產業、科技、金融、人才等方面精準政策;二是推出《長春新區打造一流營商環境2021年工作方案》《長春新區知識產權管理辦法》等政策惠企舉措。實施“免申即享”政策,已為長光衛星、奧來德光電、希達電子等700余戶企業,兌現政策資金9000余萬元;三是在全省創新實施“創新券”制度,幫助中小微企業購買創新資源、科研服務,累計發放2.5萬張,使用金額超1億元,1200余家企業受益;四是積極抽調高新、北湖、空港3個開發區和人社等4個職能部門精干人員,成立精益創業帶動就業專項行動團隊;五是在新區預算列支70萬元經費,用于專項行動宣傳、咨詢和課題研究等方面支出。
持續的努力換來的是豐碩的成果。數據顯示,實施精益創業專項行動以來,長春新區累計新增培育高新技術企業730家;推動科技成果轉化項目達到79個;技術合同交易額突破80億元;“創新券”累計發放2.5萬張,使用金額超1億元,1200余家企業獲得“創新券”科技服務;直接解決大學本科以上人才就業1萬余人,帶動各類群體就業3萬余人。
長春新區推進精益創業過程中,除完善政策體系外,還包括發揮專業化、市場化雙創服務平臺作用,形成全鏈條支持創業者的服務體系。例如,在吉林長春擺渡創新工場,200余家創業企業在這里孵化,帶動就業8000余人。擺渡創新工場也逐步探索形成以風險收益共擔共享為基礎、零門檻零成本創業為特點、一站式集成便利服務為保障的特色創客孵化模式,走出了一條市場化、專業化良性發展道路。
值得一提的是,擺渡創新工場“風投+孵化”的服務模式,為初創企業解決“起步難”問題。一方面,建立風險投資聯盟支持初創企業,通過匯聚社會資本形成風投資金池,累計帶動42家投資機構和200余位LP天使投資人投資2.1億元,受惠創業項目50余個;另一方面,提供存貸款、結算、理財咨詢等一攬子綜合金融服務,最大限度支持企業多元化融資。
記者注意到,相比較許多眾創空間重“硬件”、輕“軟件”的問題,擺渡創新工場緊盯辦事創業各環節,打造“一站式”業務集成服務,持續呵護初創企業茁壯成長。例如,在孵企業和周邊企業足不出戶或就近即可辦理工商變更、注銷登記等。此外,一批國內外知名孵化專家組建的專業導師團隊,也全天候、零距離為創業者提供“陪伴式”服務。長春明軒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創始人對此深有感觸。這家由2名大學生創立的年輕企業,由于缺少經驗,在創業初期遺留了股權分配隱患。擺渡創新工場的導師為其及時提出解決方案,排除掉了這顆未來威脅企業發展的“雷”。
中白科技園、中科吉林科技產業創新平臺、汽車電子產業園……在長春新區,還有許多的“擺渡者”正日夜不停地迸發創意、實現夢想,各類孵化載體已發展到144家。長春新區高度重視“雙創”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動作用,以主導產業發展為牽引,緊緊抓住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協同創新模式,著力構建引領新興產業發展的科技創新體系和充滿活力的創新創業生態。(摘自中國發展改革報 記者 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