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何為專精特新?
專:企業在產業、產品、市場等方面都具備專業性,要求企業在細分行業的占有率要排在全省前三。
精:企業經營管理的精細化,企業內部管理實施長期發展戰略,注重企業社會責任的培養并取得相關管理體系認證。
特:市場定位、功能定位差異化,企業掌握著獨有的技術、配方,其產品難以被同行模仿。
新:運營模式和技術的新穎化,企業研發投入比例高,企業擁有兩項有效發明專利或五項及以上實用新型專利、外觀設計專利、軟件著作權等。
01
按照工信部的定義,專精特新即“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則是其中的佼佼者,是專注于細分市場、創新能力強、市場占有率高、掌握關鍵核心技術、質量效益優的排頭兵企業。
財政部、工信部等明確提出,將在2021—2025年累計安排100億元以上獎補資金,重點支持1000余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高質量發展,以促進這些企業在經濟增長中發揮示范作用。具備或打破壟斷話語權
在今年7月30日舉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二季度會議指出:要強化科技創新和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加強基礎研究,推動應用研究,開展補鏈強鏈專項行動,加快解決“卡脖子”難題,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首次將“專精特新”和“補鏈強鏈”“卡脖子”聯系在一起。
進一步剖析的話,在工信部公布的4762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中,90%以上集中在“四基”領域,即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產業技術基礎,在整個產業中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家典型的“專精特新”企業是日本“味之素”味精廠,它卡住了全球芯片企業的脖子,原因是味之素在制造味精時產生的副產物ABF,是一種用極高絕緣性的樹脂類合成材料制造成的薄膜,目前全球芯片在制造過程中都使用ABF。ABF材料市場不大,技術門檻非常高,味之素公司占據了90%以上的市場,幾乎沒有替代產品。這就是“專精特新”的威力。
在國內,“專精特新”與打破壟斷結合在一起。例如,上海聯樂聯合上化院,攻關高性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系列專用樹脂原材料的催化聚合技術以及先進紡絲工藝,打破了塞拉尼斯、帝斯曼、霍尼韋爾等國際大公司的壟斷。
由此可見,“專精特新”企業雖然規模不大,但擁有各自的“獨門絕技”,在產業鏈上具備一定的話語權,這有點類似于隱形冠軍——它們大都是中間制造商,瞄準“縫隙市場”,在細分領域建立了競爭優勢,甚至一定意義上具備了壟斷話語權。
02
“專精特新”的靈魂是創新。我國經濟發展到當前這個階段,科技創新既是發展問題、更是生存問題。
我國雖然是全球工業門類最齊全的國家,但產業基礎能力建設不足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這既有基礎裝備和核心技術能力不足的問題,也有產業鏈上“斷點”“堵點”較多,缺少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殺手锏”技術的問題。
比如,一些產業核心零部件、材料、工藝的產業基礎能力不能適應產業發展和需求側變化,數字化基礎技術體系薄弱,自動控制與感知、核心軟硬件、工業云與智能服務平臺、工業互聯網等基礎科學存在短板、底層基礎能力不足;對于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產業鏈關鍵環節的控制力與主導權較弱,從“科技”到“產業”的創新內循環機制不暢等。
“專精特新”企業體量雖然不大,但依靠創新卻能有大作為。這樣的例子有不少,如湖南一家公司自主研發的操作系統,幫助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安徽一家公司成功攻克汽車尾氣排放治理難題,填補了國內此項技術空白;上海的集成電路企業致力于攻克卡脖子關鍵技術……
“專精特新”企業“小而尖”“小而專”,長期專注于某些細分領域,在技術工藝、產品質量上深耕細作,具有專業程度高、創新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等特點,有些企業因為突破關鍵核心技術,一躍成為行業中的“小巨人”。
在新形勢下進一步做好培育“專精特新”的工作,需要企業家、資本和政府一起努力。
● 首先,企業家要摒棄規模崇拜,拒絕多元化誘惑,專注在細分領域建立競爭優勢。聚焦主業、苦練內功、強化創新,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加強基礎研究,推動應用研究,對“卡脖子”難題不回避不放棄,牢牢掌握核心環節和關鍵技術。
● 其次,資本要有“與時間做朋友”的耐心。大量“小而?!钡钠髽I建立競爭優勢的時間短則十年,長則數十年,資本如果希望在“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身上掙快錢,只會毀了這些企業。只有尊重規律、注重工匠精神,才能在時間的河流中淘洗出真正有價值的“專精特新”。
● 最后,政府要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尤其是有利于中小企業長期發展的營商環境。各地區各部門應因地制宜、革新先行,為“專精特新”量身打造稅收優惠、金融服務、人才引進等配套支持政策。要建立多元的生態,大樹才能長得更加挺拔,大公司必須為小企業留出市場縫隙,才會有健康的商業生態。
若還有其他問題,可直接私信聯系我們,我們提供專家一對一服務,能針對您企業的具體情況進行指導。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何為專精特新?
專:企業在產業、產品、市場等方面都具備專業性,要求企業在細分行業的占有率要排在全省前三。
精:企業經營管理的精細化,企業內部管理實施長期發展戰略,注重企業社會責任的培養并取得相關管理體系認證。
特:市場定位、功能定位差異化,企業掌握著獨有的技術、配方,其產品難以被同行模仿。
新:運營模式和技術的新穎化,企業研發投入比例高,企業擁有兩項有效發明專利或五項及以上實用新型專利、外觀設計專利、軟件著作權等。
01
按照工信部的定義,專精特新即“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則是其中的佼佼者,是專注于細分市場、創新能力強、市場占有率高、掌握關鍵核心技術、質量效益優的排頭兵企業。
財政部、工信部等明確提出,將在2021—2025年累計安排100億元以上獎補資金,重點支持1000余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高質量發展,以促進這些企業在經濟增長中發揮示范作用。具備或打破壟斷話語權
在今年7月30日舉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二季度會議指出:要強化科技創新和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加強基礎研究,推動應用研究,開展補鏈強鏈專項行動,加快解決“卡脖子”難題,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首次將“專精特新”和“補鏈強鏈”“卡脖子”聯系在一起。
進一步剖析的話,在工信部公布的4762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中,90%以上集中在“四基”領域,即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產業技術基礎,在整個產業中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家典型的“專精特新”企業是日本“味之素”味精廠,它卡住了全球芯片企業的脖子,原因是味之素在制造味精時產生的副產物ABF,是一種用極高絕緣性的樹脂類合成材料制造成的薄膜,目前全球芯片在制造過程中都使用ABF。ABF材料市場不大,技術門檻非常高,味之素公司占據了90%以上的市場,幾乎沒有替代產品。這就是“專精特新”的威力。
在國內,“專精特新”與打破壟斷結合在一起。例如,上海聯樂聯合上化院,攻關高性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系列專用樹脂原材料的催化聚合技術以及先進紡絲工藝,打破了塞拉尼斯、帝斯曼、霍尼韋爾等國際大公司的壟斷。
由此可見,“專精特新”企業雖然規模不大,但擁有各自的“獨門絕技”,在產業鏈上具備一定的話語權,這有點類似于隱形冠軍——它們大都是中間制造商,瞄準“縫隙市場”,在細分領域建立了競爭優勢,甚至一定意義上具備了壟斷話語權。
02
“專精特新”的靈魂是創新。我國經濟發展到當前這個階段,科技創新既是發展問題、更是生存問題。
我國雖然是全球工業門類最齊全的國家,但產業基礎能力建設不足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這既有基礎裝備和核心技術能力不足的問題,也有產業鏈上“斷點”“堵點”較多,缺少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殺手锏”技術的問題。
比如,一些產業核心零部件、材料、工藝的產業基礎能力不能適應產業發展和需求側變化,數字化基礎技術體系薄弱,自動控制與感知、核心軟硬件、工業云與智能服務平臺、工業互聯網等基礎科學存在短板、底層基礎能力不足;對于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產業鏈關鍵環節的控制力與主導權較弱,從“科技”到“產業”的創新內循環機制不暢等。
“專精特新”企業體量雖然不大,但依靠創新卻能有大作為。這樣的例子有不少,如湖南一家公司自主研發的操作系統,幫助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安徽一家公司成功攻克汽車尾氣排放治理難題,填補了國內此項技術空白;上海的集成電路企業致力于攻克卡脖子關鍵技術……
“專精特新”企業“小而尖”“小而專”,長期專注于某些細分領域,在技術工藝、產品質量上深耕細作,具有專業程度高、創新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等特點,有些企業因為突破關鍵核心技術,一躍成為行業中的“小巨人”。
在新形勢下進一步做好培育“專精特新”的工作,需要企業家、資本和政府一起努力。
● 首先,企業家要摒棄規模崇拜,拒絕多元化誘惑,專注在細分領域建立競爭優勢。聚焦主業、苦練內功、強化創新,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加強基礎研究,推動應用研究,對“卡脖子”難題不回避不放棄,牢牢掌握核心環節和關鍵技術。
● 其次,資本要有“與時間做朋友”的耐心。大量“小而?!钡钠髽I建立競爭優勢的時間短則十年,長則數十年,資本如果希望在“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身上掙快錢,只會毀了這些企業。只有尊重規律、注重工匠精神,才能在時間的河流中淘洗出真正有價值的“專精特新”。
● 最后,政府要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尤其是有利于中小企業長期發展的營商環境。各地區各部門應因地制宜、革新先行,為“專精特新”量身打造稅收優惠、金融服務、人才引進等配套支持政策。要建立多元的生態,大樹才能長得更加挺拔,大公司必須為小企業留出市場縫隙,才會有健康的商業生態。
若還有其他問題,可直接私信聯系我們,我們提供專家一對一服務,能針對您企業的具體情況進行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