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27日,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關于開展2020年“便民辦稅春風行動”的意見》,推出24項具體措施,持續深化稅務系統“放管服”改革,優化稅收營商環境,全力支持抗擊疫情和企業復工復產。目前這一行動取得了哪些成效?企業實際獲得感如何?先來聽聽企業的感受——
“這次稅務部門‘限時辦結’優化提速,增票業務從原先的5天時間改為當下辦結,為我們公司留下了許多重要客戶。”山西祥和全通物流有限公司財務人員李霞為稅務部門“限時辦結”點贊。她說,去辦稅服務廳辦理注銷業務,由原來的20個工作日提升為3天內辦結,給企業注銷帶來極大便利。
“前些天客戶寄來的發票認證遇到問題,我們急得不得了。通過微信自助咨詢,很快解決了問題,真的是太方便了!”上海名流汽車銷售有限公司財務主管喬燕春說。
原來,上海市稅務局開展遠程輔導咨詢,納稅人可通過稅務網站、微信和12366納稅服務熱線“三位一體”的智能咨詢系統,享受24小時不間斷“自助式”咨詢服務,提升了咨詢服務體驗。
稅收大數據也成了企業的好幫手。湖北稅務部門開發“助力企業復工復產信息平臺”,為供需雙方提供信息匹配服務。受國外疫情影響,湖北超音速電子有限公司的出口業務陷入停滯。鄂州葛店經開區稅務局運用稅收大數據,匹配到了有采購需求的河南許繼儀表有限公司,在鄂豫兩地稅務部門聯動下,兩家企業簽訂了采購合同。
“稅收大數據太給力了。按照剛剛簽訂的合同約定,公司的年銷售額將達4320萬元,不僅彌補了因疫情造成的損失,甚至達到去年銷售額的150%!”湖北超音速電子有限公司財務經理胡宏焱高興地說。
在制造業大省廣東,大數據更是稅務部門為企業“牽線搭橋”的得力幫手。廣東稅務部門開發建設產業鏈智聯平臺,讓困難企業可以自助搜索聯系。截至7月28日已有2000多戶企業在平臺上使用“尋找貨源”的搜索功能共1萬多次,通過平臺發布了4400多條產品信息和1200條尋貨需求,隨著平臺的持續推廣,越來越多的粵鄂兩地企業更好實現復工復產達產。
山東省稅務局從稅務登記和增值稅發票這兩個關鍵數據入手,創新運用大數據思維和工具,強化經濟產業鏈條的供需分析,在全國率先推出稅收經濟指數體系,通過“納稅主體活力指數”、“納稅主體發展指數”和“納稅主體盈利指數”三大類16個分項指標為經濟運行“掃描畫像”,為助力企業復工復產提供重要參考。
服務打好三大攻堅戰、支持區域協調發展、更好服務共建“一帶一路”、大力支持外貿出口等也是今年便民辦稅春風行動的重要內容。據了解,為更好服務脫貧攻堅,國家稅務總局從支持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涉農產業發展、激發貧困地區創業就業活力、推動普惠金融發展、促進“老少邊窮”地區加快發展、鼓勵社會力量加大扶貧捐贈等六個方面,梳理110項推動脫貧攻堅的稅收優惠政策。
同時,通過視頻形式舉辦“一帶一路”稅收征管合作機制會議,進一步推動合作。上線合作機制官方網站,為全面介紹合作機制信息、集中展示“一帶一路”稅收合作成果提供平臺。
在支持區域發展方面,國家稅務總局配合有關部門進一步研究和落實支持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的稅收措施。如長三角企業跨省遷移稅收業務實現即時辦結,企業可直接在長三角區域內辦理遷移手續,辦理時間從原先的五到十個工作日縮短至“秒辦”。
在支持外貿出口方面,擴大出口退稅無紙化申報范圍,進一步壓縮出口退稅辦理時間。如江蘇省邳州市稅務部門大力拓展“容缺辦理”,簡化實地核查方式。天津、河北、黑龍江、浙江、河南、安徽等地稅務部門上半年平均出口退稅時間在稅務總局要求的8個工作日基礎上進一步縮短。部分省市實現了合同備案、扣繳申報、協定待遇備案、對外支付聯合電子化等業務在線辦理。